图:科威特Al-AbdaliyaISCC电站理论上来看,任何一种CSP技术都可以用于开发ISCC电站,但到目前为止仍以最主流的槽式技术为主导。
汉能助阿斯顿马丁在2014赛季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中屡次夺冠将来我们计划与更多的汽车制造商合作。据计算,面积为6平方米的汉能薄膜电池组件即可支持一辆电动车的运行。
汉能总部薄膜发电建筑一体化(BIPV)示范项目问:目前来看是谁在引领太阳能的发展?答:欧洲第一,美国第二,中国应该说排第三。太阳能薄膜发电组件嵌入背包,为电子设备充电问:您能再详细阐述一下这项技术的个人使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吗?答: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具有两大优势:柔性和便携性。近日,该部著作的英文版Chinas New Energy Revolution正式发行,李河君接受《纽约时报》的专访,他断言,10年内中国太阳能产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在中国,太阳能发电价格已经降到每度电不到一元。到明年年底,第一批完全使用太阳能的试验车将会出现,在充满电的情况下,最远可行驶80公里。
现在我们已经尝试在商用汽车车顶安装汉能薄膜发电组件,经测试能够减少20%-30%的油耗。薄膜质量很轻,所以你可以把它带在衣服里,帽子里,为你的手机充电。大概始于今年8月底9月初,汉能薄膜发电启动了一波声势浩大且至今都尚未完结的行情。
这一切或许都事出有因。可以说,从传统光伏应用市场到如今正在筹备的产品开发集团,汉能的一切战略、布局,无不围绕薄膜展开。但在柔性化上,薄膜的优势则仍然突出。而如果说股价的走强,得益于汉能着力向下游应用延伸,以及由此引发的遐想。
而尽管业界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晶硅和薄膜两个技术路线不是对手,是兄弟,它们一致的敌人是传统能源。而这无疑是汉能BIPV等事业部梦寐以求的蛋糕。
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值已经远远超过全球所有晶硅和薄膜光伏企业,这也体现了市场对代表光伏未来发展趋势的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的认同和信心。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陈颉博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与此同时,Wind资讯数据显示,汉能薄膜发电的动态市盈率(P/ETTM)已由2013年年报时的11.37倍,上涨至2014年中报时的16.57倍,11月27日盘中更是达到了空前34.4倍。虽然汉能薄膜发电的2014年三季报尚未发布,但仅凭2014年上半年其实现净利润17.3亿港元,同比增长约20%便可判断,市值、股价的变化,才是其市盈率走高的主因。
7月份,在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勇夺GTE?Am组别(通用乘用车组)第一名的阿斯顿马丁上,也采用了汉能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为车内空调设备提供电力。这其中,既有薄膜电池更为轻柔的原因(符合国内房屋承重水平,符合特型建筑要求),也有屋顶弱化了此前地面电站中土地占总投资权重的原因。10月7日,原港股上市公司汉能太阳能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陈颉向记者透露了其在意大利的一组实验数据:在单晶硅的电池效率为18%、非晶硅和铜铟镓硒(均属薄膜类)分别为7%、12.5%的基础上,进行同环境、同规模,为期一年的实验所得数据显示,单晶硅年发电为1.05度/瓦、非晶硅1.21度/瓦、铜铟镓硒则为1.37度/瓦
而在此前的一份说明性公告中,汉能就更名解释称,汉能薄膜发电能更好反映公司专注的薄膜技术,全面体现公司目前及未来的业务发展。10月7日,原港股上市公司汉能太阳能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
但由于薄膜电池,特别是铜铟镓硒电池具有更好的弱旋光性(光照不足时仍可发电)、温度不敏感性(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温度提高时电池效能下降较小)。总之,这些股权在股东认可之下,经历了数次延期、调整,最终在认购条件达成的前提下,集中于9月2日实施。
汉能先后收购了德国太阳能公司Q-Cells旗下子公司Solibro、美国MiaSole以及GlobalSolarEnergy。可以说,从传统光伏应用市场到如今正在筹备的产品开发集团,汉能的一切战略、布局,无不围绕薄膜展开。所有这些标新立异,又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信息汇聚在一起,为汉能股价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如果说股价的走强,得益于汉能着力向下游应用延伸,以及由此引发的遐想。这其中,既有薄膜电池更为轻柔的原因(符合国内房屋承重水平,符合特型建筑要求),也有屋顶弱化了此前地面电站中土地占总投资权重的原因。同时,在重量上,柔性薄膜电池每平米仅重3.5公斤,单层玻璃的薄膜电池也只有10公斤/平方米,晶硅则要达到15公斤/平方米,加之薄膜还具有晶硅所不具备透光、多色(符合汽车美观要求)等特性,也使薄膜成为光伏与汽车跨界融合的最佳选择。
陈颉向记者透露了其在意大利的一组实验数据:在单晶硅的电池效率为18%、非晶硅和铜铟镓硒(均属薄膜类)分别为7%、12.5%的基础上,进行同环境、同规模,为期一年的实验所得数据显示,单晶硅年发电为1.05度/瓦、非晶硅1.21度/瓦、铜铟镓硒则为1.37度/瓦。能否仰仗薄膜柔性取胜?其实,除了象征着从设备制造到下游应用的发电,更名后的汉能薄膜发电中还有一个关键词,那便是薄膜。
所谓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对硅基薄膜、碲化镉、铜铟镓硒、砷化镓等技术路线的统称。之所以说汉能鹤立独行,不仅源于其技术路线的与众不同。
陈颉进一步介绍,不过,如果未来晶硅电池可以将自身重量降低25%,那么,其便具备了与薄膜竞争的能力。除此以外,由于形成可产生电压的薄膜厚度仅需数微米,及其可以不同材料做基板,这令薄膜电池具有了轻便、柔性化的特点。
7月份,在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勇夺GTE?Am组别(通用乘用车组)第一名的阿斯顿马丁上,也采用了汉能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为车内空调设备提供电力。而相比之下,国内直径为5英寸、6英寸的晶体硅片厚度还没有突破100微米(过于薄的硅片会使之极其易碎,不具备实际操作条件)。为了集中全部精力投入这一新平台的建设,汉能甚至考虑过弱化大型光伏地面电站的投资。所以,在实际发电量上,薄膜优势则更为突出。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诸多领域,它们之间的角逐仍不可避免。对于本次所增持的股份,汉能控股做出承诺,将于三年内不会卖出,进一步表示对上市公司业务前景充满信心。
那么,在市值、市盈率走高的背后,总股本陡增也功不可没。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近期,汉能高层正筹备成立一个名为汉能产品开发集团的新平台,平行于汉能高端装备产业集团(上市资产)、汉能光伏产业集团(生产基地)、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等。
大概始于今年8月底9月初,汉能薄膜发电启动了一波声势浩大且至今都尚未完结的行情。汉能控股集团的持股量也因此从61%增加至73%。
至此,算上原有的铂阳精工,汉能已具备了硅基薄膜、铜铟镓硒等多种技术路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公允地说,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在应用上各具优劣。伴随着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的广而告之,除了市值飞速增长,这家在业界鹤立独行的光伏公司也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由此认识了光伏,还惊讶地发现,原来这种轻柔的可发电组件,还能够应用在汽车上、帐篷上、手机上,甚至是服装上。除了BIPV,曾有科研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具备柔性特点的薄膜电池,在设计上它可以根据车顶的流线及特形需求变化、弯曲。
根据9月2日汉能薄膜发电发布的公告,当日公司分别发行了认购股份60亿股;奖励股份30亿股;还发行兑换股份逾38亿股。4月份,与钢铁侠原型、特斯拉总裁ElonMusk同时亮相特斯拉北京首批用户交车仪式的一款名为SUPERCHARGER的超级充电站,正是由汉能设计、建造,其采用了汉能的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汉能还为特斯拉位于上海嘉定汽车城的中国第一座超级充电站提供了固定式光伏系统解决方案。
而这无疑是汉能BIPV等事业部梦寐以求的蛋糕。比如从地面电站建设角度来看,在相等的装机容量要求下,单晶硅、多晶硅不需要更多的土地;而薄膜则由于光电转化率低,需要更大的面积。
与现如今占据着主流地位的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电池的特点是可以使用玻璃、石墨等不同材料当基板来制造,而形成可产生电压的薄膜厚度仅需数微米。而截至11月26日,排名全球第二的单一光伏上市公司SunEdison市值为61.43亿美元,约合476亿港元,紧随其后的则是大名鼎鼎的SolarCity(54.58亿美元)、FirstSolar(51.15亿美元)相比之下,汉能以逾300亿港元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SunEdison。